第145章 两年·积跬步-《四合院:从列车员开始进部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陈锋负责提出需求和整体思路,孙伟负责技术论证和图纸设计。周大河虽然不懂技术,但也帮着协调下段调研的便利。

    这事他们没声张,悄悄进行。毕竟,在“政治挂帅”的背景下,埋头搞技术革新有点“不合时宜”。但陈锋认为,只要能切实提高安全和效率,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功绩,比空谈强。

    进展不算快,但也慢慢有了雏形。直到七六年夏天,一个消息传来: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,部里有意在一些基础好的铁路局,试点选拔一批“又红又专”、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,充实到副处级领导岗位,尤其是有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干部。

    风向,似乎微微变了。

    这天,李副处长把陈锋叫到办公室,关上门,神色严肃中带着一丝兴奋。

    “小陈,机会来了。”李副处长递过一份内部征求意见稿,“部里要搞试点,我们局分到一个名额,要求在运输安全或技术管理领域有突出表现的科级干部。处里初步意向,推荐你。”

    陈锋心下一动,但脸上不动声色:“处长,我资历还浅,科里还有老同志…”

    “资历不是唯一标准。”李副处长打断他,“要的是能力和实绩。你这两年干得怎么样,大家有目共睹。特别是,我听说你私下在搞那个调车作业优化的玩意儿?”

    陈锋点点头:“和孙伟一起琢磨了个初步方案,还不成熟。”

    “有想法就好!”李副处长一拍大腿,“这次选拔,很看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你那方案,抓紧时间完善一下,弄个像样的报告出来。这是硬通货!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压低声音:“不过,你也别高兴太早。盯着这位置的人不少。设备处老吴,据说也活动得很厉害。他搞不了技术,就打管理创新的牌,提了个什么‘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’的口号,听着挺唬人。还有运输处的一个老科长,资历比你老。所以,你这报告,一定要扎实,要有说服力。”

    从处长办公室出来,陈锋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。机会是来了,但竞争也激烈。他回到科室,立刻把孙伟叫进来,关上门说了情况。

    孙伟一听,推了推眼镜,手都有些激动得发颤:“科长,这是关键时刻!咱们的方案肯定行!我今晚就加班,把最后那点电路图捋顺!”

    “不光要技术可行,还要有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分析。”陈锋补充道,“数据要准,论证要严密。这报告,可能决定咱们能不能迈上那个台阶。”
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,陈锋和孙伟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。白天处理日常工作,晚上就泡在办公室搞方案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