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局里的研讨会开了三天。陈锋准备的发言材料扎实,引用的都是近期一线案例,数据清晰,建议具体,没那么多空话套话。 几个老专家听了,虽然对他提出的某些“激进”标准有保留意见,但也没法驳斥他的事实依据。 主持会议的局里领导最后总结时,还特意点了陈锋的名:“安监处的陈锋同志,虽然年轻,但扎根基层,情况摸得透,问题抓得准,提出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。我们搞安全工作的,就需要这种务实作风!” 散会后,刘干事脸上有光,用力拍陈锋肩膀:“好小子!给咱们处长脸了!” 回到科里,李科长听了汇报,点点头:“表现不错。但风头出多了,也得防着点暗箭。” 暗箭来得比想象中快。 第二天,陈锋就被设备处一个姓王的副处长叫去了办公室。 王副处长打着官腔,说接到反映,安监处近期的一些检查要求“过于严苛”,“脱离实际”,“影响了正常运输生产秩序”,要求陈锋就几个具体项目的检查标准做出“说明”。 陈锋看到那几个项目,都是上次华北检查时,他盯着整改、卡得最死的硬骨头。 他没急着辩解,而是回到科室,让赵小兵把相关项目的所有原始记录、检测数据、整改通知书存根以及最终验收报告全部找出来,厚厚一摞,直接抱到了王副处长办公室。 “王处长,这是您要的说明。”陈锋把那一大摞材料放在桌上,“所有的依据、流程、整改过程和最终结果,都在这儿。每一份都有相关单位签字确认。您说的‘脱离实际’、‘影响生产’,具体指哪一项?我们可以当场核对。” 王副处长看着那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材料,眼皮跳了跳,随便翻了两页,里面数据图表密密麻麻,签字盖章齐全,根本找不到破绽。 “这个…我也是听到下面有些反映…”王副处长语气软了下来,“既然手续这么完备,那可能是个别同志理解有偏差…材料放这儿吧,我看看…” “好的。”陈锋没再多说,转身走了。他知道,这材料王副处长根本不会细看,这茬就算过去了。 但这事应该没完。 没过几天,周大河气呼呼地从外面回来,把安全帽往桌上一摔:“妈的!运输处那帮孙子卡咱们的用车!说车紧张,让咱们下次出差自己坐火车去!这不是故意刁难是什么!” 赵小兵也愁眉苦脸:“陈科,我去领文具,行政科说咱们科领超标了,要核减…” 李科长把陈锋叫去,揉着太阳穴:“看到了吧?明的不好动,就来暗的。以后处处是掣肘。沉住气,别硬顶,但也别怂。” 陈锋没说话,他知道,这是冲他来的,也是冲监察科来的。 …… 周末,陈锋照例回四合院。一进院门,就感觉气氛不对。 阎埠贵守在门口,一脸焦急,看见他像见了救星:“陈科长,您可回来了!快去看看吧!傻柱和贾家打起来了,动菜刀了!” 陈锋眉头一拧,快步进院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