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陈锋关上门。资本家的糖衣炮弹,果然还是奏效了。许大茂这孙子,又躲过一劫。 但他知道,经此一事,许大茂在院里更是臭不可闻,那点侥幸,也是用钱和老丈人的脸面换来的,并不光彩。 第二天到局里,气氛依旧微妙。关于安监处“过于严苛”的议论似乎少了些,但另一种暗流开始涌动。 中午在食堂吃饭,周大河端着饭盆凑过来,用筷子敲敲盆边,压低声音:“哎,听说了没?设备处那个副处长的位置空出来了。” 陈锋抬头。设备处是实权部门,副处长位置不少人盯着。 “关我们什么事?” “屁!”周大河往嘴里扒拉一口饭,“咱们科老李,资历早就够了!按理说早该提了!为啥一直压着?还不是因为咱科干的这得罪人的活儿!我听说,上面有意思要从其他处室调个‘听话’的过来占坑!” 陈锋皱皱眉。李科长要是调不走,他们下面这些人上升的通道也就堵死了。 “还有,”周大河声音更低了,“听说运输局那边有个领导,对咱处上次处理吴桥事故的报告很不满意,说他一个老部下在那段…正琢磨着挑咱的刺呢…” 正说着,李科长端着饭盆走过来,两人立刻噤声。 李科长脸色如常,坐下吃饭,随口问:“下午那个安全规程修订的研讨会,小陈你准备得怎么样了?” “差不多了。”陈锋回答。 “嗯。”李科长点点头,“会上畅所欲言,但也要注意分寸。有些老专家的观点,比较保守,别当面顶撞。” 下午的研讨会在大会议室举行。来了不少头发花白的老专家和各部门领导。陈锋坐在靠后的位置,认真听着。 讨论到机车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时间标准时,争议很大。一位老专家引经据典,认为现行12小时标准符合生理规律,不宜缩短。 “乘务员疲劳驾驶,是重大安全隐患。”一位安监处的工程师反驳,“国外很多标准已经降到8小时…” “国外是国外!国情不同!”老专家很激动,“我们设备落后,线路复杂,运输任务重!一味缩短时间,任务怎么完成?这是不顾实际!” 会场一时僵持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