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一十二章 天生万物养人,人无一物报天-《我本边军一小卒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你看,这老货刚刚被敲打过,老毛病又犯了。

    你只是孤的打手、用起来顺手的一把刀,还真把自己当谋臣了?

    韩绍心中哂笑,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,而是循循善诱道。

    “你这提议确实有几分道理,只是你觉得孤能像信任你这般,去信任他们吗?”

    一帮习惯了安于享乐的货色。

    真要是上了阵,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。

    王藤显然也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,所以顿时沉默下来。

    而这时,韩绍轻笑着幽幽道。

    “安心,也不算是浪费,你们不是都很好奇,孤和孤麾下那些心腹儿郎是怎么从一无所有,转眼间走到今日的吗?”

    王藤有些僵硬地抬眼望向韩绍,恍惚间只觉得韩绍说这话时的表情,分外阴森与悚然。

    可在惊惧、可怖之余,他旋即又忍不住生出几分激动的战栗。

    “君上欲将此权柄……赐予老朽?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随着王藤返回并州坐镇,韩绍倒是可以放心将并州那边的镇辽军抽调南下了。

    不过齐朔这个西路军主帅,韩绍却是将他留在了那边没有动。

    很久之前韩绍就想过要将齐朔从军中抽出来,日后放在兵部跟那些文吏打擂台,顺便用来协调、弥合文武之间的关系。

    如今正好可以给他一个单独历练的机会。

    为此,韩绍甚至特意给他新设了一个有别于大雍官职的临时司职——并州节度使。

    直接在明面上将整个并州的军政民事一股脑全都丢给了他。

    老实说,如此这般私设官职,而且还是统管一州之地的要职,换做之前,韩绍肯定要忌讳一二的。

    可谁让太康帝此次圣旨,刻意给了他个便宜行事的权柄呢?

    不用白不用。

    而有关这方面,太康帝其实也是无奈之举。

    如今大雍整个官僚体系的任免,几乎已经尽数被北宫掌控。

    若非如此,韩绍此番也不会依旧只是征北将军之职。

    连他都是如此,就别说李靖这些人了。

    时至如今,他们依旧只挂着个中郎将的军职,就这还是因为中郎将一职归属禁中,职权向来很模糊,这才一直握在太康帝手中,并未被北宫那边夺走。

    ‘能将一国之君当得这般窝囊,也真是没谁了……’

    韩绍心中腹诽,但对于太康帝的破罐子破摔赐予的便宜行事之权,却是喜闻乐见。

    不就是一应官职掌握在北宫手里么?

    那我就另起炉灶!

    你玩你的,我玩我的!

    既然封将军不合规矩,那我任命个行军总管、都督、都护总没问题吧?

    所以这些日子以来,韩绍别的事情没做多少,除了对此战叙功论赏外,唯一做的就是大肆封官。

    比如李靖,如今便领了个行军大总管的名头,统领各军。

    而赵牧和冯参则分领左、右都督之职,替李靖协理军务。

    余者兵马使、都知兵马使、别将、旅帅更是任命了一大堆。

    虽说这样的新鲜职称,会让许多将士一时间难以适应,但却是利大于弊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镇辽军扩军了不少,在得不到朝廷晋升的情况下,军中职位混乱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韩绍这一通看似胡闹的举动,不但彻底厘清了上下统属关系,也给了将士们一条完整的晋升通道。

    而人有了明确的盼头,精气神自然就上来了。

    这份精气神应在军队上,那就是再显著不过的军心与士气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等到并州方向的镇辽军以及归降的三万余并州狼骑,次第抵达涿州。

    再一次站在波涛汹涌的通天大河边上,韩绍遥望着大河对岸的青州,也是不由唏嘘。

    “时间过得可真快……”

    十年前,一通装模作样、抽身而返。

    十年后,再临此间,却已经是万事俱备。

    没有去看身后雄姿英发的数十万儿郎,韩绍目光偏移落在身边的几名黄袍道人身上。

    “这么多年过去了,你们见过孤治下的风物变化,也当见过你黄天道治下的黎庶光景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你们告诉孤,孤的道与他大贤良师的道,孰可为这煌煌人道之表?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明天回老家,得休息几天,提前跟兄弟们打声招呼……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