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回底里作不作战的再说,但至少那边是自己的家乡啊。 与其死在莫卧儿的地盘,他们宁愿死在家门口的恒河上游。 不得不说,这个时候的恒河上游还算干净,至少...算了,也干净不到哪去。 天竺佬的突然大撤退,打了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。 他们倒不是指望这些没有丝毫战斗力的废物保护自己,但是大量的火炮、装备都需要人帮忙运输啊。 虽然英国人不缺卡车来运输,但能指望天竺人修出什么像样的路来? 天竺人修路主打一个偷工减料,能省就省。 只要两条腿能凑合过去的地方,那就是路。 这下可苦了完全依靠机械运输的英军,一个个化身牛马,化作不能停歇的核动力驴,在丛林烂路间搬运着装备。 五万英军足足走了半个月,都没有走出丛林。 要不是身后柳升部没有得到追击的命令,怕是此时早就杀了上来。 倒不是柳升不想追,而是他心里清楚,这毕竟是五万大军,就算地形限制了坦克的能力,贸然开战,战损也会很高。 另一边,英国人越搬越想,越想越气。 我们明明是帮助你们天竺人才来的,明明是你们那该死的婆罗门人求着我们支援。 结果现在被明军一吓唬,丢下我们就跑了? 大怒之后的英军各级将领凑一块开了个小会,迅速达成一致,找了个借口装备搬运不便,直接朝着南部平原撤了。 你们不给我们搬装备,你们就自己玩去吧。 被明军打死都活该! 别看现在英军来的气势汹汹,甚至几乎将大半个欧洲统一,划入联众国的麾下。 但不说其他国家,就连英国本土慢慢都演化成了两派。 一方是以追随威尔斯的新贵族、以及希望发战争财的希伯来人为首,不断催动着战争。 而另一方则是早已完成资本积累,靠和大明贸易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旧贵族,以及身处一线作战的平民为主,十分厌恶战争。 威尔斯不断宣扬的大明威胁论,在最初确实获得了不少蛊惑人心的效果。 英国平民一度确实认为,大明希望通过战争奴役他们。 毕竟,上帝之鞭的威名响彻欧洲。 第(2/3)页